传统与创新交汇,DB43/T 2253-2021 紧压白茶加工技术规程深度解析
《DB43/T 2253-2021 紧压白茶加工技术规程解读》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,详细解析了紧压白茶加工的标准化流程,旨在提升白茶品质,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。
随着我国茶叶产业的蓬勃发展,白茶作为我国六大茶类中的重要一员,凭借其卓越的品质和深厚的文化内涵,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,为了规范紧压白茶的生产加工,提升产品质量,保障消费者权益,我国在2021年颁布了《DB43/T 2253-2021 紧压白茶加工技术规程》,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,探讨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完美融合。
《DB43/T 2253-2021 紧压白茶加工技术规程》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紧压白茶加工的技术规程,旨在规范紧压白茶的生产加工流程,确保产品质量,该规程由湖南省茶叶学会、湖南省茶叶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共同起草,并于2021年正式发布。
规程主要内容
适用范围
本规程适用于紧压白茶的生产加工,涵盖了原料选择、加工工艺、质量要求、包装、运输和储存等各个环节。
原料选择
紧压白茶原料应选用优质白茶鲜叶,要求新鲜、无病虫害、无霉变,鲜叶的采摘标准应符合GB/T 8302《茶叶感官评审方法》的规定。
加工工艺
紧压白茶加工工艺主要包括萎凋、揉捻、干燥、压制和包装等环节。
- 萎凋:将采摘的鲜叶摊放在通风、阴凉处,让其自然萎凋,使水分蒸发,叶片变软。
- 揉捻:将萎凋后的茶叶进行揉捻,使其形状发生变化,增加茶叶的紧密度。
- 干燥:将揉捻后的茶叶进行干燥,去除多余水分,使茶叶达到适宜的含水量。
- 压制:将干燥后的茶叶进行压制,使其形成紧压茶。
- 包装:将压制好的紧压茶进行包装,确保茶叶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品质。
质量要求
紧压白茶的质量要求包括感官指标、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。
- 感官指标:紧压白茶应具有白茶的香气,滋味鲜爽,汤色清澈明亮,叶底匀整。
- 理化指标:紧压白茶的含水量应控制在6%-8%,总灰分应小于6%,水浸出物应大于30%。
- 卫生指标:紧压白茶应符合GB 2762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》和GB 2763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》的规定。
包装、运输和储存
紧压白茶的包装应采用食品级包装材料,确保茶叶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品质,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光直射、潮湿和碰撞,储存时应放在干燥、通风、避光的环境中。
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融合
《DB43/T 2253-2021 紧压白茶加工技术规程》在继承传统白茶加工工艺的基础上,融入了现代科技手段,实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完美融合。
- 传统工艺的传承:规程中保留了白茶加工的传统工艺,如萎凋、揉捻、干燥等环节,确保了紧压白茶的品质。
- 现代技术的应用:规程中引入了现代科技手段,如茶叶水分测定仪、茶叶品质检测仪等,提高了白茶加工的效率和准确性。
- 人才培养:规程的发布也促进了白茶加工人才的培养,为我国白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。
《DB43/T 2253-2021 紧压白茶加工技术规程》的发布,为我国紧压白茶的生产加工提供了规范和指导,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,推动白茶产业的健康发展,在今后的生产实践中,我们应继续传承和发扬传统工艺,积极应用现代科技,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的白茶产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