桑椹菌核病防控技术规程解析及应用策略研究
《DB43/T 2247-2021 桑椹菌核病防控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策略探讨》一文对最新桑椹菌核病防控技术规程进行解读,并探讨实际应用策略,旨在提高桑椹病害防治效果,保障桑椹产业健康发展。
随着桑椹产业的蓬勃兴起,桑椹菌核病作为一种常见病害,对桑椹的产量与品质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,为了有效遏制桑椹菌核病的发生与扩散,我国正式发布了DB43/T 2247-2021《桑椹菌核病防控技术规程》,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,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策略。
DB43/T 2247-2021《桑椹菌核病防控技术规程》概述
DB43/T 2247-2021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桑椹菌核病防控的行业标准,自2021年起正式实施,该规程明确了桑椹菌核病的防控原则、防治手段和监测技术,旨在为桑椹种植者提供一套科学、系统、高效的防控技术体系。
桑椹菌核病防控技术规程解读
防控原则
- 预防为主,综合防治:在桑椹菌核病的防控过程中,应坚持预防为主,综合防治的原则,采取多种措施,从源头上降低病害的发生率。
- 因地制宜,科学防控:根据不同地区、不同桑椹品种的具体情况,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,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。
- 加强监测,及时防治:建立健全桑椹菌核病监测体系,及时发现并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。
防治措施
- 农业防治:加强桑园管理,合理施肥,增强桑树抗病能力;清除病残体,减少病原菌来源;合理修剪,改善通风透光条件。
- 生物防治:利用天敌昆虫、微生物等生物防治手段,降低病原菌数量。
- 化学防治:选用高效、低毒、低残留的农药,合理施用,控制病害发生。
监测方法
- 田间调查:定期对桑园进行田间调查,了解病害发生情况。
- 病原菌鉴定:对疑似病样进行病原菌鉴定,确定病害类型。
- 抗病性测定:对桑椹品种进行抗病性测定,筛选抗病品种。
桑椹菌核病防控技术规程应用策略探讨
加强宣传培训,提高种植者防控意识
通过举办培训班、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,提高桑椹种植者对桑椹菌核病防控的认识,使其掌握相关技术。
建立健全监测体系,及时掌握病害动态
建立健全桑椹菌核病监测体系,定期开展田间调查,及时发现并报告病害发生情况,为防控工作提供依据。
推广抗病品种,降低病害发生风险
通过抗病性测定,筛选出抗病性强的桑椹品种,推广种植,降低病害发生风险。
优化防控措施,提高防治效果
根据实际情况,优化防控措施,如合理施肥、修剪、喷药等,提高防治效果。
加强农药管理,确保用药安全
严格执行农药使用规定,合理选用农药,避免滥用和误用,确保用药安全。
DB43/T 2247-2021《桑椹菌核病防控技术规程》为我国桑椹菌核病防控提供了有力保障,在实际应用中,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,采取科学、合理的防控措施,降低病害发生风险,保障桑椹产业的健康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