羊肚菌标准化制种技术规程发布,助力产业高效化发展
《DB43/T 2248-2021 羊肚菌制种技术规程》发布,标志着羊肚菌产业迈向标准化、高效化生产新阶段,推动羊肚菌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随着我国羊肚菌产业的迅猛发展,羊肚菌已成为备受瞩目的食用菌品种之一,为了规范羊肚菌的制种技术,提升产量与品质,保障消费者权益,我国正式颁布了DB43/T 2248-2021《羊肚菌制种技术规程》,本文将深入解析该规程的核心内容,旨在为羊肚菌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。
规程背景
羊肚菌(Morchella spp.)作为一种珍贵的食用菌,富含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,近年来,我国羊肚菌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,市场规模持续扩大,由于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,羊肚菌制种过程中出现了菌种退化、产量波动、品质不一等问题,为解决这些问题,我国及时制定了DB43/T 2248-2021《羊肚菌制种技术规程》。
范围
本规程明确了羊肚菌菌种在生产、检验、包装、运输和销售等方面的技术要求,适用于羊肚菌菌种的生产和销售。
规范性引用文件
本规程引用了以下规范性文件:
- GB/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
- GB 4789.2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
- GB 4789.15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真菌检验
- GB/T 2828.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:按接收质量限(AQL)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方案
术语和定义
本规程中使用的术语和定义如下:
- 菌种:指具有特定遗传性状、能够繁殖的羊肚菌纯培养物。
- 菌丝:指菌种在适宜条件下生长形成的细丝状结构。
- 菌核:指菌丝在适宜条件下形成的繁殖体。
菌种生产
1 菌种来源
菌种来源应选择具有优良性状、生长势强的羊肚菌品种。
2 菌种制备
1 菌种分离
采用组分离法、孢子分离法等方法分离纯化菌种。
2 菌种培养
将分离得到的菌种接种到适宜的培养基上,进行纯化培养。
3 菌种鉴定
对纯化后的菌种进行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。
菌种检验
1 检验项目
菌种检验项目包括菌种纯度、菌丝生长速度、菌核形成速度、抗逆性等。
2 检验方法
按照GB/T 191、GB 4789.2、GB 4789.15等标准进行检验。
菌种包装、运输和销售
1 包装
菌种包装应采用符合GB/T 191规定的包装材料,确保菌种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安全。
2 运输
菌种运输应采用符合GB/T 2828.1规定的抽样方案进行抽样检验,确保菌种质量。
3 销售
菌种销售应提供菌种检验报告,确保菌种质量符合本规程要求。
规程实施与效果
DB43/T 2248-2021《羊肚菌制种技术规程》的实施,对于规范羊肚菌制种技术、提高产量与品质、保障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,该规程的实施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- 提高了羊肚菌菌种质量,降低了菌种退化率。
- 促进了羊肚菌产业的标准化生产,提高了产业整体竞争力。
- 保障了消费者权益,提升了羊肚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。
DB43/T 2248-2021《羊肚菌制种技术规程》的制定和实施,为我国羊肚菌产业的标准化、高效化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,对推动羊肚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