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线电话:19658795422

DB21/T 3570-2022,循环水养虾水处理技术规程,开启虾业绿色养殖新时代

《DB21/T 3570-2022 循环水养虾水处理技术规程》发布,标志着虾业绿色养殖迈向新阶段,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,规程规范循环水养虾水处理技术,提高资源利用效率,助力虾业转型升级。

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,虾类养殖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,传统养虾模式常常面临水质污染、资源浪费等难题,严重制约了虾业的可持续发展,为响应绿色养殖的号召,提升养殖效益,我国最新颁布了DB21/T 3570-2022《循环水养虾水处理技术规程》,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,旨在为虾农提供技术指导,助力虾业转型升级。

DB21/T 3570-2022,循环水养虾水处理技术规程,开启虾业绿色养殖新时代,DB21/T 3570-2022,循环水养虾水处理技术规程,开启虾业绿色养殖新时代,2022,技术规程,第1张

规程背景

循环水养虾作为一种高效、环保的养殖模式,通过循环利用养殖水,有效减少水资源浪费,降低养殖成本,同时减轻对环境的污染,DB21/T 3570-2022《循环水养虾水处理技术规程》的出台,旨在规范循环水养虾水处理技术,提升养殖水质的稳定性,提高虾类的成活率,推动虾业可持续发展。

适用范围

本规程适用于采用循环水方式进行虾类养殖的生产单位,涵盖虾苗培育、成虾养殖等各个环节。

水处理设施

循环水养虾水处理设施主要包括:进水系统、过滤系统、曝气系统、沉淀系统、消毒系统等。

水质指标

循环水养虾水质指标包括:溶解氧、氨氮、亚盐氮、总磷、pH值、水温等。

水处理技术

  1. 进水处理:在进水前,需对水源进行检测,确保水质符合养殖要求,进水时,采用微流水方式,避免水质突变。
  2. 过滤处理:采用物理、化学、生物等多种过滤方式,去除养殖水中的悬浮物、有机物、病原体等。
  3. 曝气处理:通过曝气设备向养殖水中充氧,提高溶解氧含量,促进虾类呼吸。
  4. 沉淀处理:利用沉淀池对养殖水中的悬浮物进行沉淀,降低水质浑浊度。
  5. 消毒处理:采用物理、化学、生物等多种消毒方式,杀灭养殖水中的病原体。

水质监测与调控

  1. 定期检测水质指标,确保水质稳定。
  2. 根据水质变化,调整水处理设施运行参数,如曝气量、过滤频率等。
  3. 在必要时,对养殖水进行更换,确保水质符合养殖要求。

规程实施意义

  1. 提高养殖效益:通过规范循环水养虾水处理技术,提高虾类成活率,降低养殖成本,增加养殖收益。
  2. 保障水产品质量:稳定的水质有利于虾类健康成长,提高水产品质量。
  3. 减少环境污染:循环水养虾可减少养殖水排放,降低对环境的污染。
  4. 推动虾业可持续发展:规范循环水养虾水处理技术,有利于虾业可持续发展,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转型升级。

DB21/T 3570-2022《循环水养虾水处理技术规程》的发布,为虾农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,有助于推动虾业绿色养殖,实现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,相信在规程的指导下,我国虾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。

关键词:2022技术规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