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线电话:19658795422

冷凉地区大球盖菇栽培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指南

《DB15/T 2545-2022 冷凉地区大球盖菇栽培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》为冷凉地区大球盖菇栽培提供了一套科学、系统的技术规范,该规程详细介绍了大球盖菇的栽培环境、菌种选择、培养基配制、接种、发菌、出菇等环节,旨在提高大球盖菇的产量和品质,促进冷凉地区农业产业发展。

大球盖菇(Agaricus bisporus),肉质丰满、口感鲜美、营养丰富的巨型食用菌,其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备受推崇,近年来,随着我国冷凉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,大球盖菇的栽培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,2022年发布的DB15/T 2545-2022《冷凉地区大球盖菇栽培技术规程》为我国冷凉地区大球盖菇的栽培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,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详细解读,旨在为冷凉地区的大球盖菇栽培者提供有益的参考。

冷凉地区大球盖菇栽培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指南,冷凉地区大球盖菇栽培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指南,2022,病虫害防治,技术规程,第1张

DB15/T 2545-2022规程概述

该规程涵盖了大球盖菇栽培的多个关键环节,具体包括:

  1. 适用范围:本规程适用于我国冷凉地区大球盖菇的栽培,涵盖了菌种选择、栽培设施、原料准备、接种、发菌、出菇、病虫害防治等全过程。
  2. 菌种选择: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,选择适合的大球盖菇品种,所选菌种需纯净无病虫害,且具有较高的产量和优良品质。
  3. 栽培设施:冷凉地区大球盖菇的栽培需选择适宜的场地,如日光温室、大棚等,确保场地通风、透光、排水良好。
  4. 原料准备:选用优质棉籽壳、玉米芯、麦麸等原料,要求原料新鲜、无霉变,根据不同地区和品种,原料配比可适当调整。
  5. 接种:接种过程中需注意无菌操作,避免污染,接种后,将菌袋或菌块放入发菌室,控制温度、湿度等条件,以促进菌丝生长。
  6. 发菌:保持适宜的温度、湿度、通风条件,促进菌丝生长,发菌时间一般为20-30天。
  7. 出菇:菌丝生长至一定阶段后,进行出菇管理,注意调节温度、湿度、光照等条件,以促进菇蕾的形成和生长。
  8. 病虫害防治:加强病虫害监测,采取预防为主、防治结合的策略,常见病虫害包括菌丝病害、菇蕾病害等,可选用生物农药、化学农药等进行防治。

规程解读与应用

  1. 菌种选择:根据DB15/T 2545-2022规程,栽培者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,选择适宜的大球盖菇品种,如东北地区适宜栽培的品种有白灵菇、金针菇等。
  2. 栽培设施:冷凉地区大球盖菇栽培应选择适宜的栽培场地,如日光温室、大棚等,在设施建设过程中,应注意保温、保湿、通风等功能。
  3. 原料准备:根据规程,栽培者应选用优质棉籽壳、玉米芯、麦麸等原料,在原料配比上,可根据不同地区和品种进行调整。
  4. 接种与发菌:接种时应注意无菌操作,避免污染,发菌期间,保持适宜的温度、湿度、通风条件,促进菌丝生长。
  5. 出菇管理:出菇期间,注意调节温度、湿度、光照等条件,促进菇蕾形成和生长,加强病虫害防治,确保菇质。
  6. 病虫害防治:根据规程,加强病虫害监测,采取预防为主、防治结合的策略,常见病虫害有菌丝病害、菇蕾病害等,可选用生物农药、化学农药等进行防治。

DB15/T 2545-2022《冷凉地区大球盖菇栽培技术规程》为我国冷凉地区大球盖菇栽培提供了技术依据,栽培者应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,以提高大球盖菇产量和品质,结合当地实际情况,不断优化栽培技术,为我国冷凉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作出贡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