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版DB34/T 4128-2022规模奶牛养殖场粪肥还田技术规范解析与实施指南
《DB34/T 4128-2022 规模奶牛养殖场粪肥还田技术规范》解读与实施要点包括:规范粪肥还田技术流程,确保粪肥安全、高效利用;明确粪肥还田的适用范围、技术要求和操作步骤;强调粪肥还田过程中的环境监测和风险评估,确保生态安全和健康养殖。
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,奶牛养殖的规模日益扩大,随之而来的奶牛养殖场粪污处理问题亦日益凸显,为高效利用奶牛养殖场的粪肥资源,降低环境污染,提升资源利用率,我国在2022年正式发布了《规模奶牛养殖场粪肥还田技术规范》(DB34/T 4128-2022),本文将对该规范进行深入解读,并剖析其实施的关键要点。
DB34/T 4128-2022 规范解读
适用范围
本规范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规模奶牛养殖场粪肥还田的技术管理,旨在指导养殖场科学合理地利用粪肥资源,有效降低环境污染。
粪肥还田技术要求
- 粪肥收集与储存:养殖场需建立健全粪污收集系统,确保粪肥能够及时收集并安全储存于封闭式设施中,以防止渗漏和臭气外溢。
- 粪肥处理:养殖场应对粪肥进行必要的处理,如堆肥、发酵等,以提升粪肥质量,减少病虫害的传播。
- 粪肥还田:养殖场需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肥情况,合理确定粪肥还田量,避免过量施用导致土壤盐渍化、酸化等问题。
- 粪肥施用方法:采用机械化施肥,以提高施肥的均匀度,减轻劳动强度。
粪肥还田监测与评价
- 监测指标:监测粪肥还田过程中的温度、湿度、有机质含量、重金属含量等关键指标。
- 评价方法:根据监测数据,评估粪肥还田效果,为后续粪肥还田提供科学依据。
实施要点
加强政策宣传与培训
养殖场应积极参与政府部门组织的培训,深入了解DB34/T 4128-2022规范的要求,提高对粪肥还田重要性的认识和重视。
完善粪污处理设施
养殖场需按照规范要求,建设完善的粪污处理设施,确保粪肥收集、储存、处理等环节的顺利进行。
制定科学合理的粪肥还田计划
养殖场应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肥情况,制定科学合理的粪肥还田计划,确保粪肥资源得到充分利用。
加强监测与评价
养殖场应定期对粪肥还田过程进行监测与评价,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,确保粪肥还田效果。
推广先进技术
养殖场应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粪肥还田技术,提高粪肥处理和利用效率。
《规模奶牛养殖场粪肥还田技术规范》(DB34/T 4128-2022)为我国奶牛养殖场粪肥还田提供了重要指导,养殖场应认真执行规范要求,加强粪肥还田管理,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