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B43/T 457-2009标准解析,鲜食分级与质量控制全解读
《DB43/T 457-2009标准解读》主要阐述了鲜食的分级规范与质量控制,该标准明确了鲜食产品从原料选择、加工处理到包装储存的各个环节的质量要求,确保鲜食产品的安全、卫生和品质,对鲜食产品的分级标准进行了详细说明,有助于提高鲜食产品的市场竞争力。
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,蔬菜产业迎来了迅猛发展,作为我国主要蔬菜品种之一,其市场需求量逐年攀升,为了提升种植效益,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蔬菜的需求,我国制定了《鲜食分级》标准(DB43/T 457-2009),本文旨在对该标准进行深入解读,为种植者和消费者提供有益的参考。
标准背景
《鲜食分级》标准由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,自2009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,该标准的制定,旨在规范鲜食蔬菜的分级流程,提升产品品质,保障消费者权益,推动蔬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。
标准范围
本标准明确了鲜食蔬菜的分级原则、分级指标、分级方法、包装、标识、运输和储存等方面的要求。
规范性引用文件
以下文件对本标准的应用至关重要:
-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
-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
-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
- GB 27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
术语和定义
本标准中的术语和定义如下:
- 鲜食:指直接供人们食用或加工成制品的蔬菜。
分级原则
鲜食蔬菜分级应遵循以下原则:
- 外观质量:表面光滑,无病斑、虫蛀、机械损伤。
- 色泽:鲜绿、均匀。
- 尺寸:长度、直径符合规定范围。
- 成熟度:达到适宜食用的成熟度。
分级指标
鲜食蔬菜分级指标包括外观质量、色泽、成熟度等。
分级方法
鲜食蔬菜分级方法如下:
- 外观质量:观察表面,判断有无病斑、虫蛀、机械损伤等。
- 色泽:观察色泽,判断是否鲜绿、均匀。
- 尺寸:使用量具测量长度、直径,判断是否符合规定范围。
- 成熟度:观察外观和口感,判断是否达到适宜食用的成熟度。
包装、标识、运输和储存
- 包装:采用符合GB 7718要求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。
- 标识:包装上应标注产品名称、等级、净含量、生产日期、保质期、生产单位等。
- 运输:保持通风、防潮、防晒,避免碰撞。
- 储存:温度控制在0-5℃,相对湿度控制在90%-95%。
标准实施与实施单位
鲜食分级标准适用于种植、加工、销售、运输和储存等环节,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加强对鲜食分级标准的监督,确保标准的有效实施。
《鲜食分级》标准的实施,有助于提升蔬菜品质,保障消费者权益,推动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,种植者和消费者应充分了解和掌握该标准,共同推动产业的繁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