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B42/T 1825-2022 藜蒿大棚栽培技术规程深度解读与应用
《DB42/T 1825-2022 大棚藜蒿栽培技术规程详解与应用》为我国藜蒿大棚栽培提供了一套科学、规范的操作方法,规程详细介绍了藜蒿的选种、播种、施肥、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,旨在提高藜蒿产量和品质,促进产业发展。
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,设施农业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愈发显著,作为营养价值高、市场需求旺盛的蔬菜,大棚藜蒿的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显得尤为关键,DB42/T 1825-2022《大棚藜蒿栽培技术规程》的颁布,为藜蒿的大规模、规范化生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,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,并探讨其在实际栽培中的应用。
DB42/T 1825-2022《大棚藜蒿栽培技术规程》概述
DB42/T 1825-2022《大棚藜蒿栽培技术规程》是我国首个针对大棚藜蒿栽培的省级地方标准,自2022年起正式实施,该规程详细规定了大棚藜蒿的品种选择、播种、育苗、移栽、田间管理、病虫害防治、采收等环节的技术要求,旨在提升藜蒿的产量与品质,确保消费者健康。
大棚藜蒿栽培技术规程要点
-
品种选择:应选择适应性强、产量高、品质优良的藜蒿品种,如“绿宝”、“黑宝”等。
-
播种:播种前需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,以提高发芽率,播种量需根据品种和气候条件确定,一般每平方米播种量为50-60克。
-
育苗:采用营养袋或苗床进行育苗,保持土壤湿润,温度控制在15-25℃之间,待幼苗长出2-3片真叶时即可移栽。
-
移栽:选择晴朗、无风的天气进行移栽,移栽前对幼苗进行浇水,以提高移栽成活率,移栽密度一般为每亩3000-3500株。
-
田间管理:
- 水分管理:保持土壤湿润,避免积水,生长期间根据天气和土壤湿度适时浇水。
- 施肥:移栽后施入适量基肥,如有机肥、复合肥等,生长期间,根据植株长势和土壤肥力适时追肥。
- 温度管理:大棚内温度控制在15-25℃之间,避免高温和低温对植株生长的影响。
-
病虫害防治:加强病虫害监测,发现病虫害及时防治,可选用生物防治、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。
-
采收:藜蒿生长周期一般为60-70天,当植株高度达到40-50厘米时,即可采收,采收后,及时清理田间,为下一茬生长做好准备。
大棚藜蒿栽培技术规程在实际栽培中的应用
- 提高生产效率:通过规范化的栽培技术,提高藜蒿的产量和品质,满足市场需求。
- 降低生产成本:合理施肥、浇水、病虫害防治等,降低生产成本,提高经济效益。
- 保障消费者健康: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栽培,确保藜蒿的品质和安全。
- 推广先进技术:将大棚藜蒿栽培技术规程推广至各地,提高我国设施农业的整体水平。
DB42/T 1825-2022《大棚藜蒿栽培技术规程》的发布,为我国大棚藜蒿栽培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,在实际生产中,广大种植者应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,以提高藜蒿的产量和品质,推动我国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