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线电话:19658795422

DB34/T 4107-2022 黄杨绢野螟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深度解析及实战应用

《DB34/T 4107-2022 黄杨绢野螟监测及防治技术规程》解读与应用实践,旨在提供黄杨绢野螟监测与防治的专业指导,规程详细阐述了监测方法、防治策略及实施细节,通过实际应用,有效控制了黄杨绢野螟的爆发,保障了林业资源安全。

随着我国林业经济的蓬勃发展,树木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愈发受到广泛关注,黄杨绢野螟作为一种常见的林业害虫,对黄杨等树木的生长发育构成严重威胁,为有效遏制黄杨绢野螟的为害,提升林业生产效益,我国制定了DB34/T 4107-2022《黄杨绢野螟监测及防治技术规程》,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,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实践方法。

DB34/T 4107-2022 黄杨绢野螟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深度解析及实战应用,DB34/T 4107-2022 黄杨绢野螟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深度解析及实战应用,监测防治规程,第1张

DB34/T 4107-2022《黄杨绢野螟监测及防治技术规程》是我国林业行业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,旨在规范黄杨绢野螟的监测和防治工作,提升防治成效,保障林业生态安全,该规程适用于我国黄杨绢野螟发生区域,涵盖了监测、防治、效果评价等多个方面。

监测技术

监测方法

  1. 田间调查:在黄杨绢野螟发生季节,定期进行田间调查,掌握害虫发生情况。
  2. 诱捕法:利用黄杨绢野螟的趋光性,设置黑光灯诱捕器,观察诱捕到的害虫数量。
  3. 性素监测:利用黄杨绢野螟的性素,设置性素诱捕器,监测害虫发生动态。

监测指标

  1. 害虫发生面积:调查黄杨绢野螟的发生面积,了解害虫为害程度。
  2. 害虫密度:调查黄杨绢野螟的虫口密度,为防治提供依据。
  3. 虫龄分布:调查黄杨绢野螟的虫龄分布,了解害虫发生动态。

防治技术

生物防治

  1. 天敌昆虫:利用黄杨绢野螟的天敌昆虫,如蜂、捕食性昆虫等,控制害虫数量。
  2. 微生物农药:利用微生物农药,如细菌、真菌等,抑制害虫生长发育。

化学防治

  1. 喷洒农药:根据黄杨绢野螟的发生情况和防治指标,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。
  2. 树干注射:在黄杨绢野螟发生季节,对树干进行注射农药,防止害虫为害。

物理防治

  1. 修剪病枝:及时修剪病枝,减少害虫的繁殖场所。
  2. 树干涂白:在树干上涂白,防止害虫产卵。

效果评价

防治效果评价

  1. 害虫发生面积和密度:对比防治前后的害虫发生面积和密度,评估防治效果。
  2. 树木生长状况:观察树木的生长状况,如叶片、枝条等,评估防治效果。

环境影响评价

  1. 农药残留:监测防治过程中农药的残留情况,确保环境安全。
  2. 生态影响:评估防治措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,如生物多样性等。

实践应用

  1. 加强监测:及时掌握害虫发生动态。
  2. 综合防治:结合生物、化学、物理等多种防治方法,制定防治方案。
  3. 技术培训:加强技术培训,提高防治人员的技术水平。
  4. 严格执行:严格执行防治规程,确保防治效果。

DB34/T 4107-2022《黄杨绢野螟监测及防治技术规程》为我国黄杨绢野螟的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,在实际应用中,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,结合多种防治方法,提高防治效果,保障林业生态安全。

关键词:监测防治规程